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亮相 将建1000个农业基地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记者 勃潺】10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暨阿里巴巴双十新米节上宣布,与黑龙江8个大米地标品牌合作,建设标准示范基地,全程数字化品控追溯。让更多优质大米跨越山海关,走上全国民众的餐桌。这也是继7月16日马云宣布“投资必过山海关”之后,阿里巴巴与黑龙江的又一次深度合作。

同时,这次会议也是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首次亮相。据了解,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将建立产、供、销三大中台,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数字农业事业部总裁、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表示,数字农业事业部是阿里经济体助农的组织升级,将进一步聚合阿里经济体13个业务生态的力量,专注于中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接下来一个小目标是:到2022年,阿里经济体涉农产品全年网络销售额破4000亿元。

“基地模式”开创助农新举措

在会议召开的同时,刚刚发布的黑龙江新米已经摆在上海盒马门店分会场的货架上。截至目前,黑龙江12个地域品牌的大米已实现天猫、盒马、大润发等全渠道销售布局。

“基地模式”是数字农业事业部的助农创新举措,是对农业产业进行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打破中国传统的零散乱的小农模式,建立规模化的数字化农业基地;优质农货原产地直供,让消费者吃上更安全、更有品质的食品;高科技加持的供应链,帮农民提高种植、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效率。“让消费者吃得好,让农民赚不少。”

基地模式也是阿里巴巴提出的“亩产一千美金”助农计划升级后的核心,从聚合消费能力到聚合供应链能力。此前,“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超过1亿人口,孵化超过2500个农业品牌。

13支队伍共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

在数字农业事业部,13个业务单元承担不同的角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国农村搭建全新的农业基础设施。

物流上,截至2018年底,菜鸟乡村物流已进驻全国29个省的900个县,建立3万多个村级物流站点。上到高山、远到边境。最近,菜鸟发布“百灵鸟”计划:未来一年,开通1000条以上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仅菜鸟乡村物流一项,未来三年将联合快递合作伙伴在全国乡村投入10亿元。

金融基础设施由蚂蚁金服担纲,给予农户普惠金融贷款支持。网商银行目前已累计服务超800万“三农”用户,并且已和中国超过300个县签约。区块链溯源技术也在农业领域奏效。去年新米节,天猫旗舰店销售的每袋五常大米都有一张专属“身份证”。

阿里云农业大脑团队帮助近26000家农户和企业实现科学种植、养殖,AI技术覆盖超过100000亩农田、果园、养殖场、牧场。新近发布的AI养蜂系统,预计未来让中国30万蜂农增产20%。

目前,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阿里巴巴和黑龙江省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县域金融,合作县域数量上升到全国第四名,上线县域授信已近70亿元。据侯毅介绍,拉动内需专项行动在获得黑龙江省市大力支持,已在6个地市展开,移动支付覆盖率提升了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已经有上百家在对接中,上线6家;同时,涉及农业类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共有23个项目在推进中。

侯毅表示,未来十年是中国农业巨大的机会,阿里巴巴将努力打造新型的农业供销社,同时打造全新的“基地模式”,在全国落地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

“我们坚信未来,手机会成为新农具,直播会成为新农活,数据将成为新农资,区块链将成为农产品的‘身份证’,阿里云技术将应用于养猪和种菜。”

版权所有@ 2022 嘉豪演绎庆典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5013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