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做90后负债一族?4个财务习惯让你开始有储蓄
每个月总有几天,会听到办公室有人哀叹:"又要还款了",还总是露出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我起初总是不太理解,这位同学虽然是93年的,可工资也不算低,每月住自己家,没啥大的开销吧,为啥这么愁眉不展呢?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她有两大花钱的爱好:美容和健身。
小姑娘爱美也许天经地义,也无可厚非吧。但了解了她在美容上的支出,看到她在朋友圈晒出来的化妆品之后,我开始有点理解她的难处了。
其实,在年轻人中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在少数。
根据融360发布的消费调查数据,90后在借贷市场上的占比高达49.31%,在亚洲同龄人中排第一。不仅如此,这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款。
根据苏宁金融的研究报告,90后在信用卡透支率和违约次数上都要高于80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个人看来,小年轻们的表现有多种原因。
1. 消费观念的改变
记得我是在大学的时候,才办了人生的第一张信用卡。那个时候额度很低,只有3000块。但对于还是大学生的我,虽然有奖学金、也在实习,还有家里补助,仍然觉得这3000块是个不小的数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敢去乱刷的。
事易时移,现如今各类信用卡和借贷机构层出不穷,借款的门槛也逐步降低,这在为大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强了借贷的意愿。同时,很多机构为了吸引消费,还都是采用分期付款+免息的模式,这使得年轻人更愿意为了自己的消费意愿买单。
2. 消费领域的改变
一个月前,刚工作不久的一个朋友报了个私教健身,花去了3万元。按理,以她的月收入是无法支撑如此高昂的费用的,但是由于可以分期付款,于是她便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自我投资。
根据有关报道,90后人群,消费意识更加自主和多元化,在日常消费中,都市青年在运动健康、数码、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自我投资意愿强烈,而小镇青年在汽车类消费方面意愿更高。虽然不同的青年有着不同的爱好,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消费的领域早已不是看电影和K歌,而是有了更多领域的追求。
3. 消费途径的改变
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90后,早已习惯了网上购物。随着网上支付的不断完善,物流设施的配套建设,再也没有了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商品挑选。
据有关数据显示,90后已经成为了跨境电商的主力军。不仅"海淘"之风盛行,还有各类
折扣软件,提供拼团、返利等优惠模式,使得年轻人更愿意进行消费。因此,消费的方式更便捷,使得他们更愿意“买买买”。
4. 补偿心理的影响
90后的父母多是70后或者60末的人,这代人的物质生活还不富裕,当有了孩子之后,都希望能给到孩子最好的生活,存在"补偿心理"。
这可能使得部分90后生活比较优越,习惯了各种消费,但缺少对财富的管控。长大后也不再愿意向父母要钱,在收入水平尚且不能满足消费的时候,只能选择借贷的方式进行消费。
摆脱负债,实现第一笔储蓄的几点建议
适度的负债也许是奋斗和前进的动力,但是,长远来讲,有一定的储蓄可以让生活更有保障。
因此,虽然年轻人生活无忧,但也应该尽早养成储蓄的习惯,未雨绸缪。
1. 控制欲望,简化生活。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35岁的时候就实现了退休。这些人是怎样做到的呢?他们在年轻时拥有较高的收入,但一直奉行"极简生活"。他们会卸载掉极大促进消费欲望的购物软件,每周采购一次,开二手车,不住大房子,最大程度上降低生活的开支。
他们信奉4%支出原则,即如果你有一笔可投资资产,每年从中提取4%左右的资金即可覆盖生活开支,那么就一直有钱可取,也就是实现了财务自由。所以,存款或者投资资金的4%就是他们消费的上限,他们会为此削减开支。
因此,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适当地降低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效节省开支。当忍不住想消费的时候,想想可用资金的上限,可以变得更为理性。
2. 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美国的理财专家尼克森,在自己创办的《吝啬家月报》里提供了十项省钱的小秘诀。其中第一条就是不断地从薪水中拨出一部分去存款。
当然,90后一代,都比较追求生活品质,当提到要拨款做储蓄的时候,都会担心对生活质量有所影响。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固定比例储蓄法来进行存款。
所谓固定比例,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一个储蓄比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后期再不断提高比例,这样,既按照计划进行了存款,也能够感受到由收入上涨而带来的物质水平提升。
假设我们初入职场的时候是收入5000元,这时候我们按照20%的比例来存款,那么每月生活费用4000元,还有1000元可以用于储蓄。两年后升职加薪了,收入8000元/月,那么我们提高储蓄比例到25%,这时候每月生活费用上升到了6000元,储蓄的钱也提高到了2000元/月。以此类推,当我们的收入上升到10000元的时候,可以将储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30%,这时候月存款已经达到3000元,但是生活费也上涨到了7000元,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每顿饭都可以奖励自己一个鸡腿了。
3. 做好收入和开支的预算
在《聪明人是怎样用钱赚钱的》一书中,提到了几个聪明人致富的守则和定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你的开支做预算。
有了一个靠谱的预算,才能够让自己量入为出,不会出现财务的赤字和资金的风险。
在个人的支出预算中,我们需要将费用分为基本成本和弹性费用。很多时候,节省基本成本就意味着要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住更差的房子,吃便宜的盒饭等。因此,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更多地控制住我们的弹性费用,比如,每月多少次跟朋友聚餐,去哪里旅游,买什么样的美容套餐等等,对于这些费用,要配合存款计划,制定出合理的预算支出,并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
在上例中,食品、住宿、生活用品、交通通信等就是基本生活成本,改善的空间比较有限,而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等就是弹性费用,可以考虑适当的缩减。
同时,对每个月超支的部分,要及时进行回顾总结,超支部分在下个月或者后期的预算中进行缩减。
4. 节流的同时还需要开源。
一味的节省开支,所获得的存款还是有限。所以,我们要做好计划,提升自己的收入。
提升收入的途径也有很多种,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1) 投身主业,成为专家。
我的朋友圈里,财务人员和企业家比较多。财务人员是个比较专业的工作,所以大家都笑称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确实,随着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大家的收入都在不断增长,而随着不断地自我投资和经验积累,自身的价值也在提高。虽然不能说成为了专家,但应该成为了专业的从业者。因此,在自己的主业上创收,我们需要时间+精力的投入,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不断地提升自己。
(2) 发展副业,拒绝伪斜杠。
在这个斜杠的时代,谁都有兴趣爱好,关键在于,能不能将兴趣发展成副业,为我们创收。
笔者的一个朋友,爱好读书和写作。他本身从事技术类工作,但在多平台进行历史类的写作,现如今,单靠副业的收入,就能够维持生活了。所以,如果有爱好,那么就发挥出来,为自己创收,当然,要注意不要发展过度,被副业占用过多时间而影响到主业,那么反而会影响到总收入,得不偿失。这当中要注意把握好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结语
90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领域已经与过去截然不同,由于消费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也因为受到某些生活上的影响,不少人都有一些借贷款。长远来讲,有适当的储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保障。因此,学会适当的控制欲望,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存款、做好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开拓途径增加收入,是增加储蓄的有效方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做出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