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效应来了,好不容易买到的基金怎么就给抛了
今年的市场比去年强多了。
去年整体市场是下跌的,大盘从3500一直跌到2500;今年市场整体是上涨的,大盘从2500一直涨到3000。
所以时机太重要啦,今年的赚钱效应明显比去年好很多。
人似乎特别奇怪,下跌的时候往往特别兴奋,哇塞,机会来了,要不断加仓积累资本,以后肯定赚大了。
然而,上涨以后却担心:我的医药ETF基金都盈利60个点了,再不卖跌了怎么办?我的白酒基金都盈利80个点了,是不是已经高估了,我得找个机会把这只鸡给杀了。
这是市场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的心理机制的反应。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投资者把股票看作一张有价格的证券,而不是把他看作一家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企业。
假设你开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每月都有固定的营业收入,可以给你带来稳定的利润,你还会急匆匆地赚了钱把它给转手卖出吗?很多时候,跳出来看才能真的看清我们买的是什么。
中国平安,这只股票从50多元一直涨到了90多元,和大盘没有什么关系的,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内生增长。
看看我们定投的指数基金,无论是优质蓝筹指数基金,还是医药、消费、人工智能、中概互联、银行、券商,这些基金里面的企业很多都是上市的优质企业: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五粮液、招商银行、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我们买入的是企业,而不是一张上涨下跌的票据。
好不容易低价积累的优质资产,怎么就耐不住要给抛了呢?
因为我们总以为会在更低的价格接盘。可实际上股票的估值会下移,而价格却是不断上涨的。
之前在0.93元左右低吸过人工智能,当时忘记利用网格建立底仓了,后来盈利10%也给抛了,准备做波段,结果一直噌噌噌上涨到现在1.1。市场总是不好预测的,既然如此,那就保证耐心,中长期持有,小额资金做波段。
如果不放心总感觉市场要下跌,对股市没啥信心,那么也要在建立底仓之后再做波段,别把自己的老本全给卖了。当前虽然上证综合指数持续横盘,但是消费、医药、金融、科技等行业指数持续高涨,基本面60和50H也一样,很多人账户盈利却不知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