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为何乐于在顺德创业?
区市监局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注册登记业务。
顺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至今年10月底,实有市场主体总数超过25万户
文/珠江商报记者卢洁敏
顺德每月的市场主体设立量均超5000户,实有市场主体总数突破25万大关,新设立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维持高位。创业者纷纷在顺德这片沃土创新创业,个中原因到底何在?营商政策红利、营商环境有序、美食品牌效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这都是创业者在顺德设立市场主体重点考虑的因素。
美食品牌效应带动创业
自从顺德获“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加上《寻味顺德》《木嘎是块料》在全国热播后,每逢节假日,顺德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顺德区实有市场主体总数251853户,同比增长15.46%,增长最亮眼的行业有餐饮业,同比增长40.79%。
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欧阳翠云指出,得益于“顺德美食”威名远播,产生了明显的产业群聚效应,餐饮业市场主体增长明显。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餐饮业放宽准入限制,为顺德餐饮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记者获悉,佛山市新修订的住所登记管理办法中,将餐饮业纳入“住改商”范畴。这意味着盘活了部分住宅空间,使小餐饮行业选址相对容易,成本相对低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顺德餐饮创业的热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住改商新设立餐饮主体多达192家。
另外,小餐饮承诺制也为顺德餐饮业开业亮出绿灯。申请人承诺依法经营,先发许可证纳入监管,相关审核、审查后置。自小餐饮承诺制实施两年以来,承诺制的小餐饮主体存量已达12225家。
顺德美食的群聚效应还相应带动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10月,顺德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市场主体共1932户,同比增长57.33%。
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快捷高效
市场主体设立登记是创业的第一道“门槛”,如今办理时限一再压缩,这让创业者深深感到顺德的审批服务很给力。据审批服务科科长李晓婷介绍,以往内资有限公司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小规模发票申领三个流程15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在全流程只要1.5个工作日内就完成。
据了解,区市监部门启动“审核合一”“首办到底”工作机制,内资有限公司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完成受理、审查、核准,同时协调公安刻章、税务小规模发票申领并联进行审批,各0.5个工作日内完成,这大大提升了群众办理审批的体验感。
部分登记业务的名称查询和设立登记还可以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快速完成。记者发现,在全区各镇街的行政服务中心内,已配置了23台自助服务终端,市民只需拿自己的身份证进行认证,按要求填报有关内容,即可自助打印营业执照,个体户最快5分钟可以办理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登记注册的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公示、存档等注册环节已可实现无纸化、电子化登记,企业可以直接在网上提交资料,不见面进行审批。今年以来,区市监局已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办理业务701宗。
企业营商优惠政策到位
目前,顺德很多个体户发展至一定规模,受法人地位缺失、投资规模和融资渠道有限影响,经营瓶颈越发明显。记者获悉,今年,顺德从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户数已超400户。
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服务科工作人员郑伟贤告诉记者,根据《佛山市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截至2020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含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并办理原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的,每个企业一次性奖励6000元。
记者了解到,个体户转为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后,在日常经营、商业信用、竞争能力等方面可有效突破瓶颈,更容易做大做强。“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后,主体地位更明确,产权和债权更明晰,经营行业更广泛,也享受减税降费。”郑伟贤认为,发展至一定规模的个体户转为企业,要抓住这一波利好政策。
餐饮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餐饮行业是否规范有序发展,将直接影响行业的景气度。近年来,区市监局组织区镇两级执法人员开展无证餐饮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强清查、严打击,以高压打击态势推进无证照餐饮执法整治,促进餐饮行业规范经营。
记者从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一串数据:全区共出动人员5896人次,检查单位3773家,立案查处342宗,取缔105家,责令整改356家。专项整治的背后,无证餐饮经营单位登记注册和申领许可证意愿趋强。
区市监局审批服务科副科长罗斌介绍,随着餐饮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催生了一些新生餐饮业态。截至2019年,顺德有中央厨房企业12家、集体用餐配送企业17家、餐饮管理企业49家、食品销售连锁企业总部9家。
佛山市绿食源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陈志清告诉记者,2009年,他们在顺德开了一家小餐厅,随着餐饮业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他们在区市监部门的指引下,往集团餐饮配送方向转变,如今已具备餐饮管理企业资质、集体餐饮配送资质,负责郑裕彤中学等几家学校的餐饮配送。近两年,像绿食源餐饮这样的餐饮管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反映了顺德餐饮业发展更加规范、更具规模、更有底气。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出现“井喷”
除了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设立量也增长迅速。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新登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市场主体2440户,同比增长111.61%。
近年来,传统制造企业投资成立智能制造、科技研发公司的个案增加,顺德不少知名制造企业均有通过科研、设计、智能化提升产品价值的意愿和行动,如伊之密正在设立全球创新中心,作为未来伊之密中国总部研发基地。同时,西交大、北科大等高校基地也陆续登记科技孵化企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提供更多可能。
瞄准顺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一机遇,来自各国各地的创业者,纷纷在顺德集结,为成果转化输入“关键技术”,也为突破产学研壁垒贡献“临门一脚”。
因应传统制造业的迫切需求,区市监局提供“一对一”服务,为美的、博智林、德尔玛等企业提供贴身辅导151宗次。同时,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也带动了配套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截至2019年10月,我区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市场主体共15508户,同比增长19.39%。
从以上种种市场主体出现“井喷”的领域,再一次印证顺德是一个“宜居宜商”的城市,深得创业者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