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洗牌的口腔行业,如何实现逆风翻盘?

1、只要有口腔科的机构无一幸免:消费医疗市场的影响全覆盖。除了我们熟悉的口腔医院和牙科诊所,「医美机构」、「儿科」、「体检」、「康复机构」也都未能幸免,几乎所有消费医疗市场都是不得复诊。

2、大医院大机构的预测偏悲观,普遍认为“至少6月份”才能恢复

3、中小医院和门诊预测偏乐观,普遍认为“最迟4月底”就能恢复。这种观点的差异非常明显,目前没有特别合理的解释,牵强的一点说法:目前大机构的生存压力极大,所以预测都会偏悲观。

4、资本市场对医疗体系的分析如下:

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对口腔的医疗大类持悲观态度,给出的建议也是很消极的「控制成本」。

5、普遍认为「熬」的能力很重要——「小而美」的门诊或精品店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大机构」的生存压力会非常大。

1、市场洗牌——“就近原则”成主导。目前市场能力较强的口腔机构认为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过程中,患者的分布会重新打乱。也就是说:以前建立起来的医患信任关系,疫期可能不太灵了,更多患者会选择“离家更近”的门诊。当疫情结束后,因为有了这个过程,这些患者又会和这些就近门诊建立信任。

2、市场洗牌——“人少原则”成主导也就是说:在逐渐复诊的阶段,更多的医生护士、更密集的客流量,原先是块揽客的好招牌,这个阶段就不好说了。

3、市场洗牌——门店体验需求变化巨大也就是说:有心的医院诊所会重新规划自己的工作区域和导医工作的交流方式。

1、普遍的打折促销。首先,大型机构会带头做打折促销,争取尽可能的资金回流。整个行业自然会被带动起来。其次,根据2003年非典的灾后舆情分析,届时“消费就是爱国”将成为主流意识,这时候打折就是“回馈社会”,符合舆论导向。

2、全瓷牙量占比会上升,烤瓷中钴铬的牙量占比会上升。综合2003年非典和2008年地震的灾后消费数据,各大分析机构都得出“会出现补偿性消费”的结论。简单说就是“患者愿意花比平时更多的钱”。结合那时行业里普遍的打折促销,买家愿意多花钱、卖家都在打折,可以预见中高端产品的占比的会更高。

3、患者数量,会整体上升。同样由于“补偿性消费”原来“可做可不做”的会有更多人选择“做”。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缺牙未修复率为57%,还有巨大的潜力空间,目前乐观预测会有10%的增量。

4、「即刻修复产品」会有更显著的增量。减少复诊次数,一定时期内会是巨大优势。前期有积累和推广的门店此时会有更大的优势。

5、小片区会出现“明星医生”、“明星诊所”在当前医卫人员数量、社区防疫人员数量缺口巨大,口腔医生和护士作为医卫从业者基础技能比普通人强得多。目前已知有很多医生护士在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当户检志愿者。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是在做客户调研、在做推广、在建立品牌、在和潜在客户沟通。

1、即刻修复产品的学习和供应链组织,和供应商、厂家保持沟通。

2、研究制定疫后的促销方案,还包括「销售话术」和「网推方案」,这可以是一次改变产品结构的机会。

3、重新研究店面布置,「看着很安全,防疫很专业」的店面设计将成为引流的重点。

4、积极参与防疫活动,积攒社会口碑。

5、重新制定导医策略、患者预约方案和接诊流程。

版权所有@ 2022 嘉豪演绎庆典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15013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