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锂电企业“生存百态”
本周,关于一些中小材料和电池企业的新闻比较多。
经历了2019年的行业动荡和一季度的疫情影响,有的被母公司“卖身”,有的打算业务转型,有的涉及债务重组,有的陷入业绩不达标官司,还有的卷入专利诉讼……
从这些新闻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百态”。
天丰电源:放弃大动力 转型两轮车电池
天丰电源(832283)本周发公告称,拟出资255万元与其他方共同投资成立杭州哈喽新能源有限公司。目标是拓展电动自行车电池业务。
曾经给知豆配套的天丰电源,去年将知豆的1.3亿元债务转让,为的是增加现金流。
在经营策略上,不再销售电动汽车电池,缩减应收账款账期;同时消化大量库存,减少原材料等的采购,压缩各项费用。
市场方面,维持在摩托车启动电池领域的研发销售;开发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的客源,开拓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市场。据了解,天丰电源已与浙江绿驹车业有限公司、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了电动自行车电池的相关销售框架合同。
智航新能源债务重组
同样主营圆柱电池的智航新能源,本周对外公布了其债务重组方案,*ST尤夫(002427.SZ)本周公告,全资子公司智航新能源与泰州盈泰锂电技术有限公司及周发章签署了《债权债务转移协议》,
《债权债务转移协议》约定,锂想动力将其对智航新能源负有的部分债务约2.3亿元转移给盈泰锂电。
去年7月,智航新能源已向锂想动力提起诉讼,追讨欠款3.50亿元,目前来看这是追债的继续,能否通过这次债务重组让其回到正轨,目前还仍待观察。
塔菲尔卷入专利诉讼
在动力电池领域开年表现不错的塔菲尔,本周则卷入一场专利侵权的诉讼,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起诉塔菲尔专利侵权一案,已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
宁德时代称,经过内部核实,涉案标的为1.2亿,具体涉案专利是电池防爆相关的一项很重要的专利,关系到电池生产和使用的安全。
塔菲尔也做出官方回应称,专利诉讼市场被作为市场竞争的辅助手段,其尊重宁德时代采取专利诉讼的手段,也一直认同良性的市场竞争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但同时也将以事实为依据,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分析认为,不重视专利知识产权的风险越来越大,分两点看,一是以车企为主的客户对知识产权要求高,会拒绝购买有知识产权争议的产品。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专利知识产权涉及的赔偿很大,经营风险也大。
二三线电池企业各有各的苦衷,二三线材料企业也各有各的难言之隐。
鸿图隔膜业绩对赌不达标
3月19日,金冠股份(300510)公告称,因业绩承诺不达标,公司向张汉鸿、共青城百富源鸿图投资、李小明三方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业绩补偿义务。
公告指出,由于鸿图隔膜2019年业绩考核净利润-3115万元,未能完成业绩承诺,且与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69亿差距较大。根据补偿协议,被告需向原告补偿合计2.94亿元,返还分红款合计291.8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有意思的是,同日来自金冠股份的另一则公告显示,张汉鸿、共青城百富源鸿图投资、李小明等三方也向金冠股份提起了诉讼,请求判令终止原告与被告签订收购方案中2019年、2020年补偿方案的履行。
双方各执一词,2020年第一场锂电领域因业绩承诺不达标的官司仗正式上演。
玉汉尧被母公司转让
百利科技公告,公司此前与宁夏汉尧签署总价12.95亿元的建造合同协议发生变更,一期项目合同价款由4.2亿元变更为2.35亿元,同时终止二期项目的建设。
订单缩水的背后,是这家正极材料企业正在经历市场竞争残酷,被母公司转让的现状。在此期之前,宁夏汉尧背后的实际控制人玉龙股份已经打算把天津玉汉尧(宁夏汉尧母公司)33.34%股权给朗森汽车。
对于出售原因,玉龙股份提出大致有四点,一是石墨烯商业化应用过程较为艰难;二是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其在经营规模、产品链完整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三是正极材料市场开拓较慢;四是玉汉尧亏损给上市公司带来经营压力。
红宝丽解散锂电业务
3月13日,红宝丽(002165)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上海锂景能源科技合伙企业合资设立的红宝丽集团锂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锂泰能源”),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散并清算,在2019年11月完成工商注销登记。
红宝丽表示,锂泰能源的“年产2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生产磷酸锰锂产品,其性能测试,没有获得对应的锂离子电池客户认可,也未达成销售。锂泰能源设立三年,累积亏损数额大,期间,公司也采取措施,比如寻找合作伙伴,但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