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震荡下,我想给大家几点真诚的建议
大家感受到危机来临前的信号了吗?
根据媒体整理的1-2月份企业新增和注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有24.7万家企业倒闭,这个数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4.7%。
说好的受疫情影响企业倒闭潮来临呢?
那是因为受停工及滞后性影响,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倒闭潮还未真正来临,可能3-4月份的数据就会更赤裸地扎心了。
数据无法直观体现,那就说一些真实的案例吧。
“坐标大连,服装厂,宣布放假了。”
“坐标东莞,制鞋厂,公司鼓励我们集体辞职。”
“坐标浙江,纺织厂,已经宣布放假了。”
欢迎补充····
刚复工就停产,要比惨,估计没有比得过外贸行业了。
所以你们感受到危机来临前的暴风雨了吗?这对此次危机,我想提几点真诚建议。
一、
活着。一定要有工作、一定要有存款,一个疫情待在家,你们感受到存款的重要性了吗!
有个旅游业的领队朋友,年前刚买了房,房贷每月1.2万,好在房子买的时候就已经在出租,每月房租收入7600元,也就是说自己只要补4400元的差额就好,压力不大。
在疫情前确实如此,谁知道疫情黑天鹅来临,旅游业复工无望,只发2000不到的基本工资,单单房贷就有2000多的缺口,还不包括房租和日常花销,本来年前买房几乎掏空了积蓄,现在一下子压力就来了,为此,他还跑去东莞工厂打了10几天工,赚了1900元。
这还不算惨的,依旧是一个旅游业的朋友,总监级别。去年年底刚当爸,房贷1.5万,老婆是领队,怀孕开始到现在就没飞一直待业在家,养娃+生活花销+房贷,每月妥妥2万+,他是真的“人在家中坐,钱在深圳烧”。
按理说不应该有积蓄吗?还真没有,房子前年刚买,还是借钱买的那种,本以为旅游行业前景一片大好,结果今年凉了。
以上两个真实案例除了告诉我们要有存款之外,那就是今年请谨慎买房。
过去很多人都是抱着有3个月房贷能力就买房了,想着只要自己有工作,就有收入,房贷就能一直还下去,但实际上谁也无法预料危机什么时候来临。
现在刚需哪怕真的要买房,也要准备好1年的房贷储备!尤其是疫情不知何时结束和全球经济危机不知道何时传导到我国,悲观点想,可能一直到明年。
所以今年确实要买房的刚需,千万做好现金流储备,要有抄底的豪心壮志,也要有度过难关的精打细算。
我相信很多人2020年的关键词会是:活着。
二、
放弃回老家买房。有很多人经历了疫情,觉得应该在老家买套房,关键时刻还能避难。
还有觉得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大,感染风险更大,还会举广州、深圳这样的案例来自我催眠。
实际上,我们要相信,像这次波及范围如此广的疫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其次,哪怕真的发生了,你觉得你老家那医疗水平能有多优秀,为何武汉封城前那么多人逃离到一线城市去,就是因为一线城市的医疗水平更好,防疫能力更强。
一线城市永远有三四线城市无法比拟的优质资源,医疗、教育、配套等等都是。
再者说,你买了老家的房子,你平常住吗?好出租吗?
一个普通家庭,可能买不起一线城市,会想妥协去买自己老家的房子,但如果没有确定将来一定住,完全不用着急在今年买,你放心,你老家的房子肯定不会像一线城市这样一直涨的,你信不信两年前你老家房子这个房价,两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这样。
如果真的想着该买套房,有个四五十万,买不起一线城市,又不想存银行的那种刚需,倒是可以去一线城市周边去买,比如北京工作,就买燕郊、上海工作就买太仓、深圳工作就买东莞、惠州,广州工作就去买佛山。
这些城市的价值比你老家三四线好很多,不说每天上下班来回吧,起码5+2的基本生活还是可以保障的,也不说投资会不会涨吧,但从几率来说总比你那距离一线城市十万八千里的三四线城市要强。
何况以后都是往都市圈、城市群的方向发展,以后地铁速度越来越快、高铁越来越快、城际越建越多、双城通勤巴士越来越多,双城生活也是有机会实现的,只要人愿意往周边走,现在担心的医疗、教育、商业肯定也会慢慢补齐的。
三、
买二手房。这次疫情之下,如果你是刚需,买房就买二手房!
新房还得等,一般2年,这两年你得一边付房租一边付房贷,现金流不紧张无所谓,今年不好说,万一之后现金流供不上了,断供房子没碰到直接给银行了,你说亏不亏。
二手房,买了就可以住,节省的不少房租费。简单算算,以家庭为单位。住城中村每月3000元房租吧,一年36000,两年72000,还不算水电费用。
买二手房不仅适用于一二线城市,其实很多城市都适用,比如惠州,基本是投资客进场的城市,二手房市场还未形成。你会发现那些二手房其实压根没人住过,而且还比新房便宜,如果你是刚需,买二手房还能省一笔,不好吗!
不要被一些传统的观念束缚了,越是发达的城市,其实越没有新房癌,你只要是自住刚需,只要想着怎么能更省就好了。
四、
最后,想给点走心的建议,那就是疫情之下,外贸、旅游、文体行业都处于待岗的状态,如果确实余粮充足的,就自我充电、多看书多学习。
如果有资金压力的,也可以去做做兼职,哪怕帮补生活都好,不要在家躺吃躺睡,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拼搏,每个人都在进步,时代不会抛弃努力拼搏的人。
要时刻抱有危机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一场洗礼之后,只有准备充足的人才能在这次10年一遇的财富重组机会中,抓住这次咸鱼翻身、阶级跃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