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肉签频现 次新股掀涨停潮
根据安信证券统计数据,截至5月中旬,2020年共有8只新股的单签盈利超过了5万元,包括4只主板新股和4只科创板新股。除财富趋势外,其余7只新股均是在2月上市的。其中公牛集团于2月6日登陆沪市主板,上市后收获了7个一字涨停板,单签盈利达9.61万元。4月新股平均一字涨停板数量一度降到4个以下,平均单签盈利不足万元。
不过,近期次新股回暖迹象明显,新股申购中签收益可观,新产业、北摩高科、万泰生物的单签盈利都超过了3万元。公开数据显示,5月上市的5只科创板新股中,有4只的首日成交均价较发行价高出100%以上。其中,5月21日上市的奥特维首日成交均价较发行价高出160%,5月11日上市的凌志软件首日成交均价较发行价高出289%。非科创板新股方面,一字涨停板普遍达到了7个及以上,芯瑞达、贵州三力、北摩高科则达到了10个以上。
更大的惊喜是,上周还出现了两只中一签或赚10万的"大肉签"。三人行的发行价为60.62元/股,凯迪股份的发行价为92.59元/股。按照44%的涨幅计算,其中三人行上市首日涨停可赚2.67万元,如果达到8个涨停,则每签盈利将超10万元。凯迪股份上市首日涨停可赚超4万元,只要5个涨停就能赚超10万元,7个涨停可以赚超14万元,将会超越斯达半导成为今年最赚钱的新股。
这从新股与次新股指数也可见一斑。该指数去年12月见底随后一路上扬,至今年2月中旬阶段涨幅超过三成,不过旋即陷入回调,直至5月才连收阳线。
打新红利尚存
值得一提的是,自科创板正式开板后,不少券商都重回"打新战队"。今年二季度以来公布网下机构询价情况的22只新股中,券商已获打新浮盈高达8941万元,其中,6只科创板新股为券商来带8645万元的浮盈,占比高达96.69%。
近期机构也对次新股进行了密集调研。比如,北摩高科4月29日登陆深交所,5月18日,工银瑞信、中邮基金、天风证券等逾20家机构造访,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接待调研。另一只次新股湘佳股份4月24日上市,上周也首迎机构调研,5月21日,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兴业证券等20余家机构投资者登门。
对此,绎博投资认为,目前新股中签之后收益率依然可观,一方面与投资者热情有关,更重要的因素依然是取决于价值。相信随着注册制推向深入,中小盘股票的估值区间有望进一步下移,打新收益率会逐渐走低。
航长投资研究部则表示,科创板扶持优质科技公司的地位不会改变,因此不会缺乏投资机会。打新收益取决于发行节奏、上市定价、情绪和市场流动性等,上市初期定价体系未成熟,股价表现的是探索边界的过程,近期市场情绪正常、流动性偏松、发行家数不多,打新红利尚存。
上海耀之投资总监陈永强也介绍,科创板高估值是现在整体宏观环境下的正常现象。现在的科创板公司集中于创新药、医疗器械、半导体产业链等行业,这些行业本来在A股的估值就不低,因此现在的估值水平应该是符合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预期的。而且科创板集中了部分盈利能力不强、但对于产业链有战略性地位的公司,在可见的未来,打新获取收益仍将是大概率事件,需要警惕的是,科创板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导致的打新收益下降风险。